全部產品分類
- 產品描述
-
- 商品名稱: 苦參
- 商品編號: 164
- 庫存: 1000000
- 1別名
-
中文名:苦參
拉丁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英文名: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別名:
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參、川參、鳳凰爪、牛參、苦識、水槐、菟槐、驕槐、白莖、虎麻、岑莖、祿白、陵郎、野槐、山槐子、白萼等。
- 2概述
-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苦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載:"……葉極似槐樹, 花黃色, 子作莢,根味至苦惡"。《圖經本草》載:"其根黃色,長五七寸許,兩指粗細。三五莖并生,苗高三四尺以來。葉碎青色,極似槐葉,春生冬凋。其花黃白色,七月結實如小豆子。"所述均與苦參的形態相合。據《證類本草》所載的苦參植物圖, 除西京苦參、邵州苦參之外,其余二圖均與苦參相近?!侗静菥V目》又載:"七八月結角如蘿卜子,角內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堅"。 直至《植物名實圖考》對于苦參的記載均與目前所使用的苦參一致。
- 3產地分布
- 除新疆、青海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于北京、河南、福建、湖南、陜西、甘肅、四川、東北、內蒙、湖南、江蘇、江西、廣東、福建。
- 4形態特征
-
落葉亞灌木。單數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背面有平貼柔毛??偁罨ㄐ蝽斏?;花冠淡黃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雄蕊10,花絲僅基部愈合;子房柄被細毛。莢果線形。種子3-7粒,黑色,近球形?;ㄆ?-7月,果期7-9月。
- 5生態環境
- 生于向陽山坡灌叢、草地中。全國均產。
- 6生物學特性
- 該品為落葉灌木,高0.5-1.5m。根圓柱狀,外皮黃色。幼枝被黃色細毛。葉為奇數羽狀復葉,長12-25cm, 葉軸被細毛;托葉線形, 5-8mm;小葉片 11-25,有短柄,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 稀橢圓形,長2-4.5cm, 0.8-2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上面無毛, 下面疏被柔毛??偁罨ㄐ蝽斏?長10-20cm,被短柔毛;小苞片線形,長約1mm;花萼腫狀, 被疏短柔毛或無毛, 長5-8mm, 先端5裂;花冠淡黃白色,旗瓣匙形,較其他花瓣稍長, 翼瓣無耳, 先端近圓形,龍骨瓣離生; 雄蕊10,離生,僅基部聯合;子房被毛, 有短柄, 花柱細長。莢果線形,長5-12cm,先端具長喙,于種子之間稍縊縮,略呈念珠狀, 成熟后不開裂。種子1-5,近球形,棕黃色?;ㄆ?-7月。果期8-9月。生于山地、平原、沙質地或紅壤地等處。喜陽,怕積水。生活在排水良好的向陽山坡、灌叢中。
- 7生長習性
- 喜陽,怕積水。生活在排水良好的向陽山坡、灌叢中。
- 8生長周期
-
多年生灌木。
年需求量:
約5000噸。
- 9采收加工
-
春、秋采收,以秋采者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頭、須根,洗凈泥沙,曬干。鮮根切片曬干,稱苦參片。
炮制:
處方中寫苦參指生苦參。為原藥材去雜質及蘆頭和須根,洗凈曬干,切片入藥者。
炒苦參為苦參片用麩炒至微黃入藥者。
苦參炭為苦參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黃,存性,而后入藥者。苦參炭:取苦參片,置熱鍋內,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止血治痢,用于熱痢便血。
麩苦參:取麩皮撒在熱鍋內,加熱至冒煙時,投入苦參片,迅速翻動,炒至表面現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100kg,麩皮18kg。
- 10儲藏養護
- 放木箱或其它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 11形狀規格
- 根圓柱形,下部常分叉,長10-20cm,直徑1-2.5cm。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線形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外卷,脫落處顯黃色。質堅韌,斷面粗纖維性,黃白色。氣微,味極苦。
- 12性味功能
-
性寒,味苦。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生物堿(1%-2.5%),以d-苦參堿及d-氧化苦參堿為主,兩者含量之比,因產地不同差別很大,我國東北產苦參中氧化苦參堿含量較多。另含微量d-苦參醇堿、l-臭豆堿、l-甲基金雀花堿、l-野靛葉堿、l-槐果堿、N-氧化槐果堿、l-乙基槐明堿、槐定堿、粉防己堿等。黃酮類化合物有苦參、異苦參素、去甲苦參素、次苦參素、苦參醇素、次苦參醇素、新苦參醇素、去甲苦參醇素、去甲脫水淫羊霍素、異脫水淫羊霍素、蛇麻素、異蛇麻素及三葉豆高麗槐甙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對不同地區苦參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含量進形了測定。地區 氧化苦參堿(%) 苦參堿(%) 甘肅 2.3 0.06 貴州 1.39 0.07 四川 1.06 0.12 河南 1.12 0.13 遼寧 1.89 0.096-0.1 山東 0.71 0.17 湖南 0.57 0.11 浙江 0.8 0.28 藥理作用:
1、苦參有利尿消腫作用, 長期服用無副作用。 苦參中所含有的安那吉堿和芒柄花黃素都是已知的利尿藥,給家兔肌肉注射1%苦參堿(劑量0.01g/kg),利尿作用顯著。
2、曾用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小鼠進行抗腫瘤活性試驗,結果表明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肉瘤-180均有明顯抑制活性,以氧化苦參堿的作用更為明顯。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所曾用苦參總堿、氧化苦參堿對60鈷γ源和深部X線的照射引起的家兔白細胞低下有明顯的升白作用。氧化苦參堿對60鈷γ線照射家兔白細胞低下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氧化苦參堿可防止絲裂霉素C引起的白細胞減少。脫氫苦參堿對某些動物移植性腫瘤,如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
3、苦參歷來中醫都用以治濕瘡搔癢,對濕疹等皮膚病可外用洗擦。貴陽醫學院等用免疫實驗證明,苦參能抑制動物被動和主動皮膚過敏反應,并能減少致敏動物血清抗體的形成。目前一些臨床單位用苦參及苦參的生物堿治療一些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急性濕疹和陰部濕疹及其它皮炎有一定療效。
4、貴陽醫學院等用經過組胺性噴霧致哮喘豚鼠的實驗治療,證明苦參煎劑和生物堿有明顯平喘作用。上述免疫實驗證明,認為苦參對免疫過程的影響可能是平喘的作用依據。對苦參治療支氣管哮喘和喘急型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療效。
5、有抗菌作用;苦參、苦參堿對急性菌痢療效肯定,另外對滴蟲和阿米巴原蟲都有效。
6、其他還有用苦參治療心率不齊、胃潰瘍等報導。其中苦參酮及生物堿部份有抗胃潰瘍作用。
抗腫瘤作用:
苦參總堿,苦參堿,脫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堿對S180
關鍵詞:- 苦參